TUNG FA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121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48/2341 (36%)
造訪人次 : 5134593      線上人數 : 6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1215


    題名: 常民產業文化資產的價值探討與再生研究-以澎湖縣湖西鄉菓葉村灰窯為例
    A Study of the Valu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Folk Industry Cultural Heritage—using Penghu Cuoye village Lime Kiln as example
    作者: 林怡菁
    Lin, Yi-Ching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產業文化資產
    歷史建築
    石灰
    灰窯
    再生
    Industry Cultural Heritage
    Regeneration
    Lime Kiln
    Lime
    Historic Buildings
    日期: 2011-07
    上傳時間: 2011-08-03 11:51:52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學院
    摘要: 60 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各地建築案大量增加,石灰為當時普遍被採用的牆面粉光材料。澎湖因地利之便,擁有最好最白的製灰材料-砂砱,其燒成的石灰成為建築業的最愛,因此製灰在當時曾風光一時。全盛時期在澎湖就有家製灰廠。
    隨後因為水泥、紅磚等現代建材的競爭,加上環保意識抬頭,灰窯製造會造成空氣污染,於70 年代逐漸沒落。目前在澎湖僅存的灰窯遺跡中保存較為完整的,便是位於湖西鄉菓葉村的灰窯,規模完整,建築型式特殊,對工業遺產保存而言極富探討價值。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以國內文化資產再利用之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實地參訪「台南蚵灰窯文化館」及「澎湖二崁民宿」作為實證對象,透過史料文獻,個案研究分析比較,深度訪談口述資料,進而歸納分析菓葉灰窯在修復與再利用的可行性。並透過整合該區的文化生態資源,配合灰窯遺址的再生,型塑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化遺產。
    關聯: 東方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授權書.pdf授權書180KbAdobe PDF403檢視/開啟
    書目摘要.pdf書目摘要449KbAdobe PDF452檢視/開啟
    目錄.pdf目錄222KbAdobe PDF417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