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48/2341 (36%)
造访人次 : 5045172      在线人数 : 7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TFI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163


    题名: 傳統文化廟宇與現代社區人文之融合-以鳳橋宮整體視覺創作行銷為例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Temple Culture and Modern Community Humanity-A Case of Overall Visual Creative Marketing in Fengciao Temple
    作者: 林玥潔
    Lin, Yueh-Chieh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贡献者: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关键词: 媽祖廟
    符號學
    視覺創意設計
    社區文化
    高齡化人口
    日期: 2018-05
    上传时间: 2019-04-16 14:51:39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
    摘要: 近年來由於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壽命也不斷的延長,也因為思想觀念的改變 ,因此造成出生率的降低以及人口高齡化現象,是全世界各國目前所面對的問題。台灣 也是如此,除了生育率已逐年降低外,2025 年台灣也即將進入 65 歲的「超高齡社會」 ,因此對於未來照顧與促進老人健康的政策,也必須積極推動因應之。
    推動照顧與促進老人健康的政策,可從心理及生理二種面向來探討,台灣而言各地 區鄉鎮都有供奉不同神明的廟宇,廟宇賦予老年人心理的寄託,廟宇舉辦活動則提供了 老年人身心需求,因此若能以高齡化人口之考量為立即出發點,將社區文化及視覺創意 設計融入這些活動,不但能滿足老年人心理及生理上的需求,也能賦予社區更高層次的 精神寄託與認同感。
    基於探討分析社區文化與宗教融合之源由,本研究以作者常年居住於橋仔頭鳳橋宮 作為研究之對象,橋仔頭是清代鳳山知縣、官員唯一南北的中心驛站必經之路,由於橋 仔頭豐沛水源、特殊地理環境以及糖業發展,因此不斷聚集人口而形成社區聚落,鳳橋 宮則為橋仔頭當地供奉媽祖之廟宇,更是當地居民尤其是高齡者的精神寄託所在,因成 為當地宗教與社區文化融合之一大特色。
    本研究以二種方法進行,首先由鳳橋宮過去的文獻歷史意義,加上與鳳橋宮耆老的 訪談及田野調查,以宗教符號學之原理,對鳳橋宮建築藝術、媽祖服裝頭飾等進行歷時 性與共時性之分析,進而探討其深層之文化符號意義,其次經由歷史文化意義的重新認 知、復興及加工,同時依循「人」與「神」之傳統環境意義,將企業的商標形象概念導 入鳳橋宮之視覺創作設計,創作過程應用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以及圖像(icon)、指示(index )、象徵(symbol)等符號學原理,由鳳橋宮文字、語言等演譯成圖案、並且導入鳳橋 宮主題之商標,作為整體視覺創意設計之依據。 由於本研究兼具理論之分析探討及實務之創意設計,加上鳳橋宮耆老的訪談及田野 調查結論,除了更能了解當地社區文化與宗教融合之關鍵因素外,了解其背後深層意義 後之創意設計成果,更能顯現歷時與共時之共同交流,同時也賦予社區照護老人身心健 康另一層面的認同歸屬感,研究以符號學理論為基礎所建立的研究架構,以視覺創意設 計行銷地方媽祖廟的方法,亦可提供作為未來台灣各地區文化與宗教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字:媽祖廟、符號學、視覺創意設計、社區文化、高齡化人口
    關聯: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創作論述
    显示于类别:[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18東方論文典藏簽名文件.pdf授權書945KbAdobe PDF332检视/开启
    林玥潔.pdf論文16773KbAdobe PDF1348检视/开启


    在TF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TAIR相关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