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50/2343 (36%)
造訪人次 : 5162180      線上人數 : 257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337


    題名: 民俗調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之魅力因子 -以按摩練習為例
    Attractiveness Factors in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for Traditional Therapy Courses – Massage Practice as An Example
    作者: 張名欽
    CHANG, MING-CHIi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民俗調理
    教學內容設計
    評價構造法
    重要性-表現分析法
    狩野模型
    traditional therapy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evaluation grid method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method
    Kano model
    日期: 2021-06
    上傳時間: 2021-09-13 15:52:52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
    摘要: 身體痠痛的問題都一直存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解決痠痛的教學課程只要人口密集度高的地方就一定會存在。政府目前把這此類非醫事人員才可執行業務的類別歸為民俗調理業,目前這類的教學課程依教學目的來分,大制分為兩種,一是以考上技術士為目的的課程;二是單純學習按摩的技能。但這兩種的教學內容設計,大多都立足於產官學的立場角度來討論,相關的文獻研究鮮少從消費者的角度對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提出建議。為此,本研究把民俗調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內容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與教學成果等三個面向探討之。藉由研究民俗調理課程教學目標能夠吸引消費者的學習動機;教學進行方式是消費者喜歡且能較快的學會知識與技能;教學的成效可以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研究方法以魅力工學之評價構造法深入訪談30位民俗調理課程的高涉入者,以半結構式的訪談法獲取民俗調理課程的魅力因子,再製作重要性-表現分析法問卷和狩野模型的問卷。經由評價構造法、重要性-表現分析法、狩野模型、精緻化狩野模型結果做為最後參考依據。根據研究結果分析,提出比較各項品質的重要度,以及需要被改善的服務項目的建議,讓相關人士可以在民俗調理的教學內容設計上做出最佳方案,以提升課程吸引力及整體的消費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以利民俗調理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相關業者訂定策略之參考。
    關聯: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張名欽論文0818-完成.pdf論文10036KbAdobe PDF82檢視/開啟
    東方設計大學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pdf授權書95KbAdobe PDF187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