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50/2343 (36%)
造訪人次 : 5162549      線上人數 : 256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333


    題名: 詮釋結構模式應用於玻璃工藝推廣課程策略設計-以環保回收玻璃瓶創作為例
    Applying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on Promoting Glass Arts Curriculum Strategies Design: Taking the Creations of Recycled Glass Bottles as Examples
    作者: 陳宗漢
    CHEN, TSUNG-HAN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玻璃瓶
    玻璃工藝
    5W1H
    ISM
    AHP
    Glass Bottles
    Glass Art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ISM)
    日期: 2021-06
    上傳時間: 2021-08-27 10:16:52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
    摘要: 廢棄玻璃瓶環保問題日益嚴重,大部分生產原物料都必須仰賴國外進口供應,用完即丟的概念,而無法做出有效的利用與設計。本研究針對環保回收玻璃瓶設計推廣課程,使玻璃工藝推廣課程發展於社區與學校之中,並且以環保玻璃瓶創作,衍伸出日常生活用品器具,以達到玻璃瓶廢棄物減量目的,與環保玻璃文創永續發展。
    本研究邀請9位玻璃教學專家資深老師參與玻璃瓶創作課程內容探討,採用5W1H、詮釋結構模型(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ISM)以及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探討環保玻璃瓶工藝課程設計,擬定其中差異化課程。接著再以分析現今於玻璃瓶創作課程中,各個單元的階層關係,探索每個單元間的相互關聯性,設計課程內容包括玻璃瓶切割、雕刻、融合、飾品、塑型、彩繪、亮彩琉璃、蝕刻等共八個以環保玻璃瓶創作為重點的單元課程。透過課程實施結果,最後利用重要績效分析法(IPA)進行學員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學員對本課程皆具有高度的滿意度,並依重要績效分析結果可以獲知未來課程改進策略,經由IPA圖表來分析學員上課內容需求,課程設計可以再進步的地方為:「具標準化的流程教學」、「較多的實習操作體驗時間」,彼此讓教師能了解,上課學員之間的互動、學習、態度與能力,未來除了提供教師之教學參考之外,也可以做為學生學習上之參考。
    玻璃工藝種類繁多且複雜,玻璃專業教師更為稀少,使得玻璃工藝教學無法廣大推動。本研究以玻璃瓶課程設計,透過文獻探討與操作實驗,建立完整教學架構,使初學者得以快速自行創作玻璃藝術,進而展開教學活動,以達到玻璃工藝傳承目的。
    關聯: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東方設計大學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jpg授權書791KbJPEG86東方設計大學碩博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jpg.jpg
    檢視/開啟
    陳宗漢碩士學位論文-保全.pdf論文6569KbAdobe PDF572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