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48/2341 (36%)
造訪人次 : 5004025      線上人數 : 9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238


    題名: 一位年輕文創教育工作者 生命流轉之敘說分析
    A Narrative Analysis of a Life Course for a You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or
    作者: 李琳隆
    LEE, LIN-LUNG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傳記研究
    生命流轉
    敘說分析
    文創教育工作者
    文創性質活動
    Biographical Study
    Life Course
    Narrative Analysis
    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ors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日期: 2020-06
    上傳時間: 2020-06-22 15:20:39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
    摘要: 文化創意產業為目前全球最熱門的產業之一,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在政府的倡導和民間的努力下如火如荼的發展。2009年政府更將文化創意産業列入六大新興産業,並發佈「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以及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法,作為推動文創產業的重要政策。除了政策的擬定,政府也相當重視人才培育,因此近年文創相關科系激增,也顯示文創產業於人才需求的迫切性,以及重視程度。
    基於上述,本研究透過生命傳記個案的敘說分析案例發現,文創教育以及文創性質的活動對本研究對象成為文創教育工作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刺激與啟發的角色。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傳記研究取向與狄爾泰生命流轉(Lebensverlauf)的論點,以德國社會學者Fritz Schütze的「敘述訪談法」(narrative interview )採集個案敘說傳記資料,包含其所受的「文創教育」、「文創性質活動」經逐字轉錄為文本後,再採用德國教育學傳記學者Kokemohr的「參照推論分析」分析詮釋文本,進而闡述文本的內在意義。本研究另探討了中文虛詞與連接詞在文本之作用,促使文本的解讀性和分析性都大為增加,將中文虛詞及連接詞定義為文本分析過程中的語言指南針,有助於研究者更能順利進入文本的世界,是理解敘說者建構的社會世界重要而可靠的途徑。
    隨著文本分析解讀出結果,理解一位文創教育工作者在其生命之流轉中,如何經由當下一個接著一個連續不止的影響作用,溯及過往也推向未來的「體驗」,最後連結成一個完整的生命流轉,「人和」的重要處事價值躍然浮現。此外,文本也另釋出文創教育及文創性質的活動給予他挖掘自己潛藏的各種才能的機會,並培育他的領導能力。在此同時促使他萌生對文創、木工、社區營造的興趣,後來更投入文創教育:在其退伍後於某高中擔任木工科主任。受校方重託,帶領木工科學生參與社區營造之文創教育的重責大任。由此發現,學校的「文創教育」及「文創性質活動」幫助他突破被包裹的自我,獲取良好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並於畢業後投入文創教育。故而我們提出下列建議做為參考﹕(一.)政府應注重及推廣文創教育,可從幼稚園、小學往下紮根,給予經費補助﹔(二) 學校應關注文創教育及發展文創性質活動,提供更多相關的學習資源﹔(三)結合產官學的豐富資源,挹注於文創教育及文創性質活動,使其多元發展,在文創人才的培育上有更大的貢獻,進而促使文創產業更蓬勃發展並帶動經濟成長。
    關聯: 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5-26一位年輕文創教育工作者生命流轉之敘說分析.pdf論文2421KbAdobe PDF802檢視/開啟
    李琳隆東方上網授權書.pdf授權書825KbAdobe PDF256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