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FA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21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48/2341 (36%)
造訪人次 : 5130105      線上人數 : 90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127


    題名: 阿蓮區國小一年級學齡兒童黏土教學 結合在地風物內容 之課程設計及成效研究
    The Study of Course Design and Effect of Clay Teaching Combined with Local Scenery for First Grade Students of Alian District
    作者: 謝哲瑋
    Xie, Zhe-Wei
    (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
    貢獻者: 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
    關鍵詞: 黏土教學
    教學設計
    在地風物
    Clay Teaching
    Instruction Design
    Local Scenery
    日期: 2018-05
    上傳時間: 2019-04-15 15:33:21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
    摘要: 本研究探討國小一年級學齡兒童黏土教學設計及成效,以黏土教學課程融合在地特色風物設計課程內容,課程除了雕塑黏土的技巧外,研究者將在地風物的介紹融入黏土教學活動中。藉由此次研究希望能夠達到以下幾項目的:
    1. 設計融入在地風物課程單元的黏土的教學、2.探討教師實施以黏土為主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成效、3. 探討教師實施認識在地特色風物教材對學生認識家鄉特色的學習成效、4. 探討教師實施以黏土為主的在地特色課程單元教學面臨的問題。
    研究者將地方特色風景文物分成文化、產業、歷史三項作為課程主題,並進行六次的教學,讓兒童了解阿蓮區在地文化的特色,亦加深兒童對在地風物的認知。此次課程分成兩組進行本次的課程教學研究,A組學童先進行實地觀察後再進形黏土課程,而B組學童則直接進行黏土課程。經由研究後的結果顯示,實地參訪的學童在在地文化教學主題的認知相對比單純在教室中觀看圖片的學童更多更深入,研究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一年級學齡學生受西方文化影響,對在地特色與傳統文化大多不了解,對傳統戲曲角色造型部分更為陌生,因此學童最後作品表現與課程的主題目標就有明顯的差距。而手部能力與美學能力會因課程在黏土捏塑技巧上編排的循序漸進而產生變化,經由實驗統計的結果得知,此次課程後,大多數的學童在手部能力的美學能力發展上都有所進步。
    最後,以本研究的結果,對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在後續的黏土教學或在地文物教學與研究上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聯: 東方設計大學美術工藝系碩士創作論文
    顯示於類別:[美術工藝系]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授權書-謝哲瑋.pdf授權書376KbAdobe PDF344檢視/開啟
    阿蓮區國小一年級學齡兒童黏土教學結合在地風物內容之課程設計及成效研究 .pdf論文6737KbAdobe PDF5569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