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FA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201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48/2341 (36%)
造訪人次 : 5137192      線上人數 : 4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2017


    題名: 臺灣藝陣的面具文化意涵之研究
    The Semantic Study on the Mask of Taiwan Folk Art Array.
    作者: 史幸敏
    Shih, Hsing-Min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面具
    圖騰
    臉譜
    面具文化
    藝陣
    mask
    totem
    facial mask
    mask culture
    folk art array
    日期: 2016-01
    上傳時間: 2016-04-20 14:23:36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學院
    摘要: 面具長久存在於人類歷史中,現身於世界的文化歷程中,有它特殊的符號 象徵意義。原始思維對於自然現象崇拜的圖騰信仰,讓面具具備了社會功能性。 表演藝術中,演員藉由面具或彩繪化妝來褪去人界的身分;宗教儀式裡使用面 具與圖騰來深化宗教信仰的力量,並拉近人與神的距離。
      臺灣的「烏頭超度」與「跳鍾馗」儀式的鍾馗面具;「目連戲」的虎頭面 具;慶典祈福的「跳加官」與「魁星扮仙戲」節目,都可以發現中國面具藝術 對於臺灣藝陣的影響。
      臺灣藝陣面具彩繪圖騰與中國面具文化的聯繫,在於技藝表演藝術中, 面具的符號象徵傳遞人物特徵與動作姿態的表現。本創作歸納中國與臺灣藝陣 面具的文化象徵意涵,聚焦於共同指向的符號象徵功能,同為中華儒家傳統文 化的價值體系。
    面具是一種視覺象徵,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人體上無法改變的意識可以展現在面具上,並融合在藝術領域應用在整體造型創作上,更運用轉換玏能賦予新意義與新風格。現今,面具設計擴充了許許多多的可能性,更甚者,也有可能發展成為專屬於文化象徵新意指,本創作將結合臺灣藝陣面具與彩繪圖騰為文化元素轉換新創作手法,呈現另一種現代面具文化藝術時尚顯學。
    關聯: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創作論述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史幸敏20160309.pdf本文3479KbAdobe PDF1148檢視/開啟
    授權書.jpg授權書612KbJPEG326授權書.jpg.jpg
    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