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G FANG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122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848/2341 (36%)
造訪人次 : 5091337      線上人數 : 11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TF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163.15.40.127/ir/handle/987654321/1222


    題名: 「愛、喜樂、生命」—玻璃工藝造形研究創作論述
    Study and Art Design of Liulich-Technology and Fashion-Glassworks: The Love, Joy, and Life Series
    作者: 盧麗珠
    Lu, Li-Hju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貢獻者: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關鍵詞: 
    玻璃工藝
    玻璃熔合
    玻璃釉彩窯燒
    縮釉法
    Love
    Glass-artistic technology
    Glass-Fusing
    Liulich Oven-Enamelling
    Glaze-Through shrinking method
    日期: 2011-07
    上傳時間: 2011-09-05 15:07:31 (UTC+8)
    出版者: 高雄市:東方設計學院
    摘要: 歐洲的新藝術運動開始在1870年代,它掀起對傳統手工藝的熱衷與重視,玻璃製造在這風潮下找到一個可以展示驚人表現力的領域。美國在1960年代有了「工作室玻璃」(studio glass)的產生,於1962年研發出小型坩堝窯爐,使玻璃成為可以獨立創作的藝術材質,改變以往玻璃工藝品的製作,一定要依賴玻璃工廠才能完成的現象。玻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它光鮮亮麗及晶瑩剔透的材質美感,常激起藝術家創作的熱忱。而反觀創作動機,現代人常面臨各樣的人生挑戰與天災人禍的困境,因此筆者思考以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愛」的源點加以探索,創作了「愛、喜樂、生命」系列作品。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以釐清創作主題與玻璃材質及玻璃工藝的製作技法,了解玻璃工藝之沿革,以及當代玻璃藝術家之風格與特色,加上筆者實際創作玻璃釉彩窯燒「縮釉法」之體悟,融合各家之長,並引用品質思考法與風格造形研究法進行玻璃實驗創作,探索新的玻璃工藝造形創作形式,目的在於提供設計者對玻璃藝術的設計形式,讓創作設計者設計出具有系統思考模式的個人高品質創作作品,有助提高玻璃造形創作者的設計效率與效果。
    關聯: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創作論述
    顯示於類別:[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pdf授權書25KbAdobe PDF396檢視/開啟
    愛喜樂生命_摘要目錄本文.pdf摘要,目錄,本文8123KbAdobe PDF191檢視/開啟


    在TF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TAIR相關文章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